静静的,却震撼了我的心

静静的,却震撼了我的心

记忆犹如漂泊的红帆船,载着我驶向往昔的岁月,小船停靠在岁月某一刻的码头边,只因那一刻,静静的,却震撼了我的心。

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寒冬下午,我独自一人快步走在市中心的马路边,风在耳旁咆哮着,让我不禁把头又往厚实的棉衣里缩了缩,我低着头,快步向前走去。

突然,地面上一列隽秀的白色书法映入了我的眼帘,我顺着字排列的方向抬头望去,发现一个单薄的身影正静静的俯身弓在地上书写这毛笔字。

在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,我绕过地上排列整齐的字,像那个身影走去。随着距离的缩短,眼前的一幕越来越清晰,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,身上只是一件汗衫和打满补丁的薄军袄,他双腿弯曲,坐在冰凉的地上,整个上身伏在地面上,用嘴衔一支写满历史沧桑的破旧毛笔蘸着白色涂料写书法,地上的字工整却又不失风韵,而那薄军袄的两支袖管,竟是空空如也。

在他抬起头,目光与我交汇的那一刻,我怔住了。那是一张怎样饱经岁月风霜的面孔啊!黝黑的额头上刻满岁月的皱纹,两颊上的颧骨高高凸起,冻得有些乌青的嘴唇上沾着几点白色涂料,两只眼睛深陷进眼窝,但拿眼神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中平静与淡然,不带一点抱怨,地上的海报告诉我,他——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为同村白血病的孩子募捐。

我突然觉得周围的寒风似乎停止了咆哮,市中心路上的喧嚣都不复存在,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都已不再,只剩一片宁静,一股暖流从我的心底冲遍我的全身,那是眼前这位老人的大爱让我感受到的宁静、祥和和震撼!

内心的震撼让我在静默中站了许久,却未绝老人断臂书写的身影已随地上隽秀的字迹的拉长而远去去。我追上去,把一张盛满我敬意的纸弊放进老人身后的包中。

冬日里,断臂老人的大爱如山般屹立,静静的,却震撼了我的心••••••

 

张颖慧

战胜自己,其实并不难

战胜自己,其实并不难

张颖慧

二十几个身穿西装的学生围坐在红褐色的会议桌旁。这就是模拟联合国的安理会会场,来自东北三省各中学的英语佼佼者代表世界的不同国家,围桌共谈关于拉美武器的世界性问题。而我作为阿根廷的代表,是其中唯一的初中生。

我看着身边的各国代表踊跃地高高举起手中的牌子,起身用英语侃侃而谈,我的心中也涌现出不同的观点想与他们共同交流。与生俱来的不自信使我紧握在手中的牌子迟迟没有举起,指尖的汗水浸湿了纸制的牌子,我不自觉的用指甲抠着牌子的一角。会场中的气氛紧张而热烈,而我的四周却似有一道玻璃墙,把我与周围隔绝开来。 我

的内心世界里巨浪翻腾着:你的英语不比他们差,内心的想法也已成熟,站起来表达出去——不行,我从没学过政治和军事,我的想法一定很幼稚——可是你是阿根廷的代表,应该是这个会场的主角••••••

一抹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笔记本上,娟秀的英文字符跳入我的眼帘,那是我写下的文件草稿。我不知哪来的勇气,高高举起了手中攥得发皱的牌子,没有想到的是,主席看到我,竟投来鼓励的目光,在会议进程上输下“阿根廷”,示意我来发表观点。

我猛吸一口气,站起身,用我流利的英文说出自己的想法,自信而坦然。话音未落,掌声在我的耳畔响起,我不知那是对我主张和平地观点的赞许,还是对我勇气的鼓励,只知道我已战胜了自己,而这一切并不难。

在接下来的会议中,我常常发表见解,与学哥学姐们对峙,我收获了许多,走向了更高的平台。

但我知道,在我鼓起勇气高举起牌子的那一刻,我就已经成功了,我战胜了自己,翻越了心中那座曾经高不可攀的山峰。战胜自己,让我拥有自信,让我化茧成碟,从此在人生舞台上一展风采。

走出会场,感受着阳光的明媚,体验着战胜自己的那份喜悦,不禁又想起了培根的那句话:深窥自己的心,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。而战胜自己,其实并不难……

Successors of Liang Zhu

Successors of Liang Zhu

  先听的原声带的时候,我就对别致的歌词欣喜不已,后来看到一些repo之后才觉得梁祝独特的剧场风格是与自己一直很相符的,非常感谢母上给予我的这次信仰充值~

故事情节就不多重复,祝英台逃家成功,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学院,遇见了生在落魄的艺术世家的梁山伯。

  梁祝主要是ensemble theatre, 18位演员,不分性别,轮流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。性别的弱化,我觉得与1963年的《梁祝》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,在电影版本里面,  梁山伯是由女性演员扮演的,有趣的是,由女性扮演的梁山伯和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暗生情愫,这样的设计,更是体现出了梁祝精神的通用性

无论男女,谁都会经历对自我的迷茫,质疑,否定。“我是谁”这个世界通用的问题,在这里更是变成了“我是不是那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人”

自我承认永远在他人接受之前,因为,自我承认但他人接受也是白搭

借用顾城的诗《避免》:

你不愿种花,你说:

“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。”

是的,

为了避免结束,

你避免了一切开始。

梁山伯的自我否定,就在那句“我再也不能爱”

  我认为,祝英台在这里代表的是更为感性主动的一类,她不顾结果好坏,在初见梁山伯的时候就和他说:

“为什么我有一种预感,在许多年后,我会怀念这个时候的我和你?”

而梁山伯,则因为父母的失败,在故事的开始就否定了自己,他害怕自己变成爸爸,害怕自己成为像爸爸一样一张画也没卖出去的失败的艺术家;他也害怕自己变成妈妈,害怕自己追求金钱,追求利益,因此,作为未来艺术家的他,一张画也没有画。

梁山伯最后当然后悔。在原版的故事中,梁山伯后悔自己的愚钝,后悔自己没有听懂祝英台在十八相送中给他传达的一个个意象;而在艺术学院里,他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画一幅画像,一幅送给祝英台的画像。而一切都太晚了。

大家都死了。祝英台死了,梁山伯也死了,连在艺术学院里,用问题引发问题的老师也死了

老师是在前往学生画展的路途中遭遇车祸而死的,他的死,是艺术从业者为艺术的殉道

祝英台因遗传疾病而死,她的死,是明白了“我是谁”之后苦涩中夹着欣慰的解脱

梁山伯积劳成疾,他的死,是选择了为了避免百分之一就要避免百分之一百的开始的后悔终生

我愈来愈觉得自己更像是梁山伯

我愈来愈觉得自己更像是祝英台

有一种忍耐叫你怎么不来

有一种无奈叫谁叫你来

无限欢喜变成灰

“梁兄,全是小妹把你连累”

“贤妹,愚兄绝不把你怪罪”

“你是好好来看我,我反而害你带病归”

“回家病好来看你,只怕我短命腰伤不来”

王安澜